當業主變成導演時
- OrpheusArtsAlliance

- May 16, 2020
- 2 min read

文:勇勇丨圖:michelangeloop
在錄製現場,有時會遇到客戶業主比導演還著急的情況,往往令人哭笑不得。這凸顯了可能導演執行能力有問題,或是攝影師、燈光師無法達成業主的需求,又或是業主創作力大爆發,導致無意識地介入了攝製工作,類似的狀況會嚴重影響相互信任關係,甚至無法產出好的作品。
一個優秀的製作團隊,一定會珍惜每一次的工作,無論再累,都會拼盡全力呈現最好的錄製結果。然而,有時候會遇到特別積極的業主,或是假借過往的經驗指導攝製單位的工作,這對於製作團隊是不尊重的。曾經筆者帶著攝影團隊進行紀錄片拍攝,一行人到了拍攝現場才發現禁止攝影的規定,正當製片還在協調可能的拍攝許可時,業主竟然跳出來要求導演立馬開機拍攝,導演與攝影師拗不過業主的請求,只好勉為其難進行錄製,沒想到引起當地保安人員的喝斥與禁止,甚至要求刪除畫面,並處以罰款(只差沒有沒收器材)。還有一次是攝製祭典的場合,當時是一個嚴肅、安靜的狀態,正當導演與攝影師評估是否可以介入拍攝畫面時,業主竟然拉著攝影師進入場域中取景,完全無視導演的勸阻,最終也引發了祭典主辦方的不滿與斥責,陷導演與製作團隊於尷尬境地。
像這樣的業主,久久就會遇到一個,筆者身為乙方,對於甲方爸爸的魯莽行為,深感無奈與遺憾。影視工作是一門藝術,如同任何產業,都具備一定的格局與行規,沒有例外,倘若業主或導演為了達到拍攝目的或取景所需,要違法或強行拍攝,勢必嚴重侵犯被記錄個體,筆者通常會立刻制止,並給予勸說,就算丟失合約也再所不惜,因為製作團隊是我們的寶貝,無論甲方給多少經費,都不應讓團隊陷於風險之中,這是底線!
筆者長期倡導影視倫理與媒體素養,莫不希望業主與製作團隊都能保有這份態度,相互尊重,共創佳績。當業主變成導演時,當下必須做的就是溝通與諒解,明確告知業主不應突發奇想,不按牌理出牌,任何超越合約或前製作業的工作項目,都必須退一步思考,否則當風險成為冒險時, 再美好的影音記錄,都可能成為永恆的回憶。


